2021年10月29日🧎🏻,由我校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共同主办的“资本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会议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杏宇娱乐、上海市委党校等10余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我校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勒堂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介绍了会议筹备的整体情况。
本次会议围绕“现代性👨🎓🚵:一般与特殊”、“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合理性及其限度”、“中国现代性的出场路径及其特性”、“资本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
我校高惠珠教授、晏辉教授🛼、何云峰教授、张志平教授、赵晓芳副教授📑、张晓兰讲师、张蝶讲师出席会议。高惠珠教授主持了第一单元的主题发言;晏辉教授和何云峰教授分别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勒堂教授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资本逻辑在现代世界的确立及其在全球的强力扩张,使得近代中国受到资本文明的尖锐挑战,从而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由此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历史地突显并予以课题化。而在中国现代性建构和资本逻辑之间则充满深刻的辩证张力📖🤾🏻,即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既需要积极借鉴资本文明的伟大成果👷🏽♀️,又要规制资本任性和无序扩张的冲动本性💁♀️,从而开创集高度物质文明和充满社会公平正义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纵深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历史地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晏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深化现代性问题研究,需要加强对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和范畴的澄清和明晰化工作,并运用历史性思维加强对现代性问题的发生学研究,同时要关注现代化运动中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平衡问题,从而推动现代社会朝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方向发展。
何云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之本性即人的需要具有紧密的关联,正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需要乃至欲望的合理化和承认,使得现代社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物质财富创造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物质主义、欲望无度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消极社会效应。
张志平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从哲学上讲🙌🏻,现代性注重意图⛹️、设计与等级,体现为对确定性👸🏿、普遍性𓀈、客观性🖋、齐一性🔜🤽♀️、秩序性、中心性与超越性的追求。在当代社会🤹🏻♂️,以利润的增长、财富的创造为目的的资本,其现代性就体现在❔:塑造人同质化的欲望和行为模式👮🏽、客观化人的生活、使价值数量化🧝🏻,创造标出一体化、标准化的商业文明,仍承担着将人从各种劳动形式或时空局限性中解放出来的宏大使命。对资本的认识归根结底是对运作资本的人的认识;把握资本的运作方向🕖,也同时是为人的存在把握方向🚣🏿♀️。
(供稿、摄影:经济哲学研究中心)